首頁 >>科研動態(tài)
【EURETINA2014訪談】化零為整-玻璃體視網膜領域的新程
《國際眼科時訊》:您在2014年EURETINA會議中提到在探查疾病時,需要關注患者的整體情況,而不單單是眼睛的情況。您能就此談一下這個觀點嗎?
Dr. Richard :但凡遇到患有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或糖尿病性黃斑水腫的患者,根據以往經驗可知通常這個患者不僅僅是眼睛有問題,血糖控制不良亦是其他病變的根源。這就意味著,很多患者沒有充分的關于血糖的信息,也沒有腎臟、高血壓等其他方面的評估。因此在開始眼科部分的治療前,整體性評估患者并予以建議十分重要。如詢問體重后再進一步治療,患者的方方面面為醫(yī)師所掌控。大多數情況下,對患者面對面問診是每隔2個月左右。因此,大多情況下掌控醫(yī)師對患者先前的建議及患者的糖尿病參數是非常重要的。研究發(fā)現,受掌控的患者比無干預患者的預后要好。
《國際眼科時訊》:您也談到了美國和歐洲在玻璃體切除聯合白內障手術中的不同。您能就這2個大洲之間方法的不同談一下嗎?
Dr. Richard :通常歐洲和美國的同道是一致的,但有一點除外。這源于去年美國視網膜專家協會(ASRS)的一項調查。這項調查提到一個問題,“當一個需要玻璃體切除的患者同時患有白內障的話,你會怎么辦?”是選擇同時聯合白內障手術?還是將其轉給擅長做這種手術的其他醫(yī)師?玻璃體切除術術前還是術后行白內障手術的差別非常大。國際專家稱對75%的患者會選擇聯合手術,這就意味著大部分醫(yī)師會同時行玻璃體切除術和白內障手術。美籍醫(yī)師稱,“我們僅對7%或8%的患者選擇聯合手術,其他患者將會分2次進行手術”。這個差別很令人驚訝,這源自不同的教育體制。在美國,有專業(yè)的前節(jié)手術專家、后節(jié)手術專家;而在歐洲,教育體制則不同。這就意味著許多做玻璃體切除術的醫(yī)師,因為手術需要經過眼前節(jié),所以也會行一部分眼前節(jié)手術。這一點大不相同,但對兩者的差別是有一定的影響。
《國際眼科時訊》:您提到歐洲的手術方法效果要好一些,這是什么原因呢?
Dr. Richard:手術成功與否存在兩個問題--最終結果如何、并發(fā)癥如何?就我們自己的工作結果來說,埃普多夫大學做的很好, 與其他無白內障手術的研究結果是有可比性的。其次,在所有患者當中并沒有出現更多并發(fā)癥,這對醫(yī)師和患者而言都很重要,這兩種手術方式的施行要求術者必須有豐富的經驗。同時也意味著術者必須確保眼前節(jié)手術、白內障手術盡可能無創(chuàng)地完成,以便于進行后續(xù)的玻璃體視網膜手術,尤其在有視網膜內界膜剝除和眼內激光治療時,這對醫(yī)師的要求更高,盡可能無創(chuàng)的施行白內障手術,然后再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。
《國際眼科時訊》:遇到脈絡膜脫離的患者時,醫(yī)師需要注意哪些癥狀和體征?
Dr. Richard:脈絡膜脫離目前是眼前節(jié)手術后最重要的并發(fā)癥,有2種情況需要特別區(qū)分。首先是脈絡膜下滲出液,其次是驅逐性出血。驅逐性出血就是一定量的出血爆發(fā)性進入眼內。這兩種情況對患者的影響極大,預后也相似。由于這種并發(fā)癥是在眼后節(jié),很多醫(yī)師更傾向于觀察等待而不做任何處理。這樣處理并不理想,因為這種并發(fā)癥晚期的預后很差,應盡早考慮如何處理。這種并發(fā)癥并不罕見,6%-8%的青光眼術后患者、玻璃體切除術后患者或者角膜移植術后患者都有發(fā)生,我們的病例中其發(fā)生率約2%。如果回顧一下全部的手術,可見這種并發(fā)癥并不罕見。因此,醫(yī)師不應觀察太久,必要時行手術。
《國際眼科時訊》:對將要開展眼前節(jié)手術的醫(yī)師,您有什么好的建議以降低脈絡膜脫離的發(fā)生率?
Dr. Richard:眾所周知,對有既往手術史的患者、短頸的高血壓患者、合作性差的患者,脈絡膜脫離的發(fā)生率更高。手術過程中一旦發(fā)生這種情況,結果難以預料。因此盡可能地避免這一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對醫(yī)師來說是一個頗高卻不得不提的要求。要做好這點,首先要確保患者處于放松狀態(tài),血壓水平在正常范圍。其次在進行一些復雜手術時,全身麻醉較局部麻醉可以更好地避免術中血壓升高。總而言之,維持術中的全身情況對于避免并發(fā)癥來說非常重要。
《國際眼科時訊》:您能就2014年倫敦的EURETINA談一下本次會議的重要性嗎?它對醫(yī)師臨床實踐有何幫助?
Dr. Richard:EURETINA會議是目前世界范圍內玻璃體視網膜領域最重要的會議。此次會議有5000多人注冊,這意味著對此項教育有著真正的需求。15年前EURETINA在漢堡首次召開,當時僅有200人注冊。現在的注冊人數呈指數增長,這與會議董事們的出色工作密不可分的。我曾就任過幾年的總秘書長,這是一個優(yōu)秀的團隊,有著眾多的支持者與朋友,并隨著玻璃體視網膜疾病范圍的多樣化而擴展。現在與過去相比,在更多相關疾病的治療方面有了突破。這與該領域某些設備的更新、藥理學尤其是抗VEGF藥物的發(fā)展、內填充物等其他方面的發(fā)展息息相關。同時也期望在其他領域、其他程序方面也能有同樣的進一步發(fā)展,譬如視網膜芯片,可以通過向失明患者眼內植入視網膜芯片使患者重見光明。此外,通過干細胞基因療法治療某些疾病也已提入進程。藥理學方面也有新的進步,例如治療干性AMD的藥物給患者帶了更多的福音。未來,這個領域能有更快的發(fā)展并造福人類。
來源:《國際眼科時訊》編輯部